悬疑剧如何拓宽创作边界

2024-05-29

2024剧集市场赛程即将过半,在各个题材作品全面开花的态势下,我们可以看到《微暗之火》《新生》《不可告人》等悬疑题材作品亮眼突出重围,在“整个赛道”上热度不断。 

此类题材由于含有推理、涉案、刑侦、情感、喜剧等元素,对逻辑讲述与故事主线要求较高,观众对该题材作品一直存在较大的需求。  

image.png

从平台来看,优酷悬疑剧场升级为白夜剧场,首发推出《边水往事》《黑白诀》《旷野之境》《破茧2》《沙尘暴》《微暗之火》《雪迷宫》《新生》等多部“社会派精品悬疑剧”,开辟出国产悬疑剧市场的新赛道。 

爱奇艺迷雾剧场2024首部作品《不可告人》5月8日正式播出,迷雾剧场片单还包括《看不见影子的少年》《正当防卫》《二十一天》《错位》《乌云之上》《借命而生》《完美的救赎》等剧。 

腾讯视频自去年推出“X剧场”,《漫长的季节》《欢颜》《繁城之下》等剧表现突出,今年一季度“X剧场”上线的《黑土无言》通过一起案件,串联起不同时空和多面人性。 

可以说,相较于都市情感剧的“甜爽”感,悬疑剧剧更显硬核风,收割着观众的眼球。 另一方面,各大视频平台在涉案悬疑题材剧集上集中编播,形成“系列效应”,并以短剧的形式,契合年轻受众的观剧节奏。那么,当下热播的悬疑作品有哪些新趋向?


“悬疑+情感”

丰富情感体验,注入现实观照

在甜宠、古装、爱情剧扎堆的当下,观众对涉案、悬疑、刑侦类型剧还是有着较高的观剧需求。因为在各种类型剧中,悬疑剧总能带给观众许多更加丰富的体验,比如案件本身的推理,案件包含的犯罪、逃亡、藏匿、推理、悬疑、侦破、抓捕、冲突等情节,构成了故事的完整链条,环环相扣。

而悬疑的背后则是善与恶的较量,是正面对反面的围剿,最后结果也必然是自食其果,符合大多数观众的心理预期,而隐藏在案件背后复杂的人性百态也让观众有所思考。

从受众角度看,这类题材都作为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存在,破案过程中有悬疑成分,可以展示警匪斗法、辨别忠奸,过程中还可以加入情感元素,更具有天然的观众基础。  

image.png

以情感悬疑剧《微暗之火》为例,该剧突破以往传统叙事手法,采用极具创新性的多线叙事,讲述宁静小镇上因跨年夜凶案所掀起的惊心故事。剧中,南雅与周洛的感情始于一本诗集,周洛因诗歌误会南雅,后又因诗歌获得心灵成长,从而与南雅产生灵魂共鸣。

“打破人性的善恶,悬疑剧是打开人性最好的方式,可以直击人心的最深处最暗处。”在《微暗之火》导演姚晓峰看来,真实人性中,没有绝对的好和坏,善和恶,因为生活在群体之中,都是复杂存在。

姚晓峰指出,现在的观众又要看好和坏,分不清好坏的时候看美与丑,但作品一定向上向善,也要表达人性的复杂性,而在复杂性中才能够品出人性的善良,这是拍摄的难度,也需要考虑方方面面。

“好的剧集需要在现实中有超越的表达,让观众在现实故事的讲述背后看到温暖和希望,看到广阔的世界。但每一种类型叙事发展在一段时间后会遇到瓶颈,需要创新,做出不一样的悬疑剧,需注入更多的现实关照,社会化表达。”姚晓峰说。 

生活流的叙事进一步赋予强烈的现实关照,尤其是其中对女性面临困境的深刻洞察,隐藏着深层的社会关怀意味。《微暗之火》制片人张书维表示,这部作品无论在文本还是拍摄手法上和其他剧集是有一定区别的,它由悬疑展开、揭露人性,探讨女性的困境,是一部“情感+悬疑”的剧集。

“悬疑+情感”模式因悬疑剧情和情感发展的双线冲突而偶有碰壁,而情节的逻辑性和剧作整体质量仍然是观众们的首选,在众多成功作品当中,可以看到,从剧情而言,关键还是在于如何反转,节奏当中应该如何去把控,其实悬疑剧观众更多的是想去看意料之外的戏。 

从主题构建来看,当下的悬疑剧集更倾向于探讨更深刻的社会议题。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一直以来,悬疑剧都是国产精品化不可忽视的力量,1.0版本的悬疑剧更追求情节的复杂和视觉的冲击,而2.0版本则在影像语言和主题深刻表达上有所进步。


“悬疑+文学” 

增添浪漫色彩,加强人文厚度

悬疑剧里还可以“读诗”,悬疑+文学,也摩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比如《微暗之火》中援引的诗句,包括帕特里奇娅·瓦尔杜加的《女人比女孩更焦灼》和《高傲的七月》;安赫尔·冈萨雷斯的《遗忘里的死亡》;戈特弗里德·贝恩的《郁闷之事》;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赫尔曼·黑塞的《园圃之乐》等。 

对此,姚晓峰解释道:主人公通过诗歌有更深的连接,产生共鸣,在他们共同的精神世界里交流,彼此慰藉,这是可遇不可求,也是弥足珍贵的。 

“用诗歌作为贯穿全剧的戏眼和线索。”该剧编剧毛云飞指出,优秀剧集的创作与电影的差距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希望在剧集的篇幅中能够提供更多的文学性和审美体验。 

“兼顾人性的合理性又要考虑逻辑顺畅,就像在建造一座迷宫,有的时候我觉得迷失在当中,但是这种艰难没有想让我放弃,反而得到快感,就像完成高难度的解谜游戏,每解决一个障碍就像是在脑海当中放烟花一样,这种结构让我们希望做到的群像人物,复杂的幽微的人性都能够展现出来,并且诗歌也起到了一个穿针引线的核心作用。”毛云飞说。 

image.png

业内人士指出,诗意化表达既提供了一种艺术化手段,也给出了找寻人精神出口的一种方案。

可以说,如何在作品中探讨当下的社会议题与复杂的人性?如何让作品既带来娱乐价值也提供审美价值和抚慰人心的情绪价值,甚至可以带来启迪人心的一种思考,需要创作者不断探索和求变。


“悬疑+心理”

折射复杂人性,引发更多深思

把人性写透,是悬疑题材创作的深层内核,对于悬疑剧而言,在其中的悬疑感和紧张刺激,是最吸引观众的地方,在每一个悬念背后,所为我们折射出的人性不同的一面,也能够为现实中的我们,引来更多的深思。

一般而言,而悬疑剧中的故事大多数来源自真实案件,实际展现案情始末、探讨社会问题,在带给观众人生体验与思考的同时,还着重表现不同人物的故事,案件背后的故事讲述让人物不再有冷冰冰的距离感,增添更多“人情味”。 

image.png

此外,去除各种大尺度、重口味的强情节画面,剧中丰富、多元、立体的人物关系也极为重要,以情动人,编织独特的人物关系,在悬念丛生中添加更多的温情元素,可为本就紧张的节奏带来一丝温暖,让观众感受到情感的冲击力。  

不完全统计,下半年待播的悬疑题材剧目就有《边水往事》《黑白诀》《旷野之境》《破茧2》《沙尘暴》《雪迷宫》等多部作品。与往相比,这些作品在题材上更加丰富多样,多元化以及相互融合的主题创作成为当前悬疑题材的主要面貌。

可以说,如今的国产悬疑剧无论是在题材选择、创作手法还是人物塑造上都得到了广泛关注。 悬疑热潮之下,创作者应将重点放在情节布局和内容关联,叙事技巧也更加多元化,才能吸引观众的持续注意力。 

而剧作主题也不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人物塑造方面相对突破“脸谱化”,主人公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离生活本身更近,在贴近生活、迎合大众审美的同时,如果能够更深层次地引发观众思考,回应现实生活中广受关注的问题,就能进一步地增加作品的厚度和内涵。

【声明:万众编剧网(www.wzbj1616.com)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089333s
首页
栏目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