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安忆:这种电视剧还在做资本主义美梦

2024-05-28

作家王安忆的身份之一是“69届毕业生”。对她来说,这个词几乎是个谑称,是被没有上过学的学生的同名词。

“(那时候)每一科目都有头无尾,惶遽中开始,惶遽中结束,没有课本,没有教纲,后来,连课时都不能维持,于是,不到两年,匆匆毕业。”5月24日,王安忆在法国驻上海总领事官邸的演讲中这样说,那一天,法国驻华大使白玉堂(Bertrand Lortholary)为她颁发了法国国家荣誉军团骑士勋章。对两手空空走向社会的“69届毕业生”来讲,正是作家巴金、傅雷等人的译文补足了课堂教育的缺失,使他们避开了成长的危险。

界面文化:你有没有看到现在有很多以上海为背景的讲述小城镇来的女孩生活故事的电视剧,像是《欢乐颂》里有樊胜美,《三十而已》里有王漫妮?

王安忆:这种电视剧我看都不要看的。它们还在做资本主义的美梦,资本主义自己都不敢这么美化自己,像这样消费型的人格和价值观,资本主义都淘汰的了。不过我看过一个电视剧叫《玫瑰之战》,里面描写职场上的互相倾轧,那种情感真的蛮庸俗的。我还看过《我的前半生》,大人小孩都那么坏。妈妈离婚后没有钱,小孩要跟他爸爸过,这小孩真坏。还看到女主离婚后介绍给了一个平常人,剧集把这个人写得非常low。我相信这样的情况是有,但这是没有美学的。

上次和余华谈到《同和里》(注:王承志的长篇小说),也是整篇写平民的生活,但是里面有一个因素,作者没有抓住滑过去了。一个老太婆独自生活在老虎灶里,也就是热水站楼上,有吃有喝,但是很寂寞。有天她搬条板凳到苏州河桥边,要跳下去,别人拉她,问她干什么,她说没意思。没意思这是哲学家的问题,哲学家坐在书房里想,就没有那么让人心惊。老太婆觉得活得没意思要跳下去,肯定有她更深的道理,只是她说不出来。如果这个人物能被他们抓出来就好了。我们写小市民就少一个这个东西,另外还缺少批判。

界面文化:批判是作者要加进去议论吗?

王安忆:不是议论。左拉的《小酒馆》最后特别沉浸于吃,完全没有现实生活,只有吃。现在社会变化剧烈,尤其是财富变得合理,成了成功的象征——这和社会潮流有关,物质生活一下子变得很发达、经济上升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美国这种国家都是没有文化的国家,都能有《了不起的盖茨比》,我们现在哪有?当然我可能比较老派。

(来源:界面文化)

0.078168s
首页
栏目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