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暮雨》口碑与票房双输,非虚构文学影视化如何避雷

2024-05-23

最近上映的电影《朝云暮雨》,是由非虚构文学《穿婚纱的杀人少女》改编的影视作品,由范伟和周冬雨出演两个刚出狱的劳改犯,一个求子,一个求财,开始了一段各怀鬼胎的利益婚姻。这部电影虽然有着精彩的原型故事,但却将极具戏剧张力的杀人犯少女刻画得浅薄无力,还充满了老年劳改犯男主角“单向救赎”式的自我感动,让很多观众无法共情,甚至感到不适。

image.png

虽然从票房和口碑来看,《朝云暮雨》算不上成功,但也让更多的观众关注到了这类边缘群体的真实生活,在题材选择上具有社会意义。

无独有偶,近年来随着非虚构文学影视化风潮在中国兴起,越来越多的非虚构平台和写作者在将一个个好故事转化成影视IP。比如去年上映的电影和电视剧《三大队》,就改编自一篇简短的原型故事《请转告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了》。

这些影视化的原型故事大都来自于非虚构内容平台,如《网易.人间》《真实故事计划》等。区别于根据新闻报道改编的故事,很多非虚构写作者都不是职业作家,他们来自于各行各业,有的故事也是道听途说。从他们的观察视角中更能看见普通人身上的传奇故事,听见那些记者也难以采访到的真实细节。

从这些被改编的作品也可以看出,虽然非虚构文学改编具有戏剧性故事和复杂人物的先天优势,也更有反映现实生活的尖锐力度,但是如果没有做好改编,只会让观众感觉索然无味甚至大呼荒唐。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怎么让艺术高于生活,而不是停留在生活的表面,是影视创作者们在改编时要思考的问题。

朝云暮雨的“坏”和三大队的“好”

都说真实自有千钧之力,那是因为在真实的事件中,人们能窥见生活的无常与荒诞,感受到其背后丰富的层次和多元的解读空间。但当一个真实事件变成艺术作品时,那繁杂的细节和不同的人物视角犹如重重迷雾,会干扰观众理解创作者的真正意图。

所以创作者需要在这个复杂的真实事件中,找寻到自己最想表达的主题,并清晰地传达给观众。如若不然,电影的魅力很容易大打折扣,甚至不如原型故事简短隽永,难以在大众心中激起共鸣,自然就会导致口碑的分化与票房的疲软。

以《朝云暮雨》和《三大队》为例,这两个故事都改编于非虚构文学,而且都没有采访到关键的原型人物。没有主人公的自白,只有旁观者的描述,这种改编对编剧自主创造人物的挑战很大。

《朝云暮雨》的原型故事讲述的是一个56岁的劳改犯老秦想要娶妻生子,却被刚出狱的24岁女孩常娟骗婚,常娟拿到十八万四千四百的彩礼后消失了。老秦寻妻时才发现这场骗婚背后的真相,原来常娟为父母报仇错杀女孩,为了赎罪才用彩礼钱补上了这笔赔偿款。最后常娟跳楼自杀摔成了半身瘫痪,老秦接手照顾了女孩的余生。电影改编时大致遵循了这个真实故事的走向,但是结尾部分却饱受观众争议,目前电影上映6天,票房仅有1610.7万元。

image.png

朝云暮雨的"坏"在于导演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故事和题材,但是没有想清楚自己要通过这个有争议性的题材表达怎样的价值观。如果他想表达的是劳改犯想要赎罪、重新开始,那么电影中涉及到老秦婚内强暴常娟的情节很明显是与这个主题冲突的,这种冲突就让电影里老秦呈现的善变成了一种伪善。而他救起跳河寻死的常娟,让常娟最后以植物人的方式留在自己身边,每天为她洗澡擦拭身体,更是让这部电影变成了一部细思极恐的“恐怖片”。

而且电影缺少对年轻女主的丰满塑造,反而充满了“老年味”男性凝视的自我感动。身体不能自主的常娟,就像一个实现老秦结婚和救赎梦想的工具一样,完成她的戏剧任务之后,就被创作者残忍地抛弃了,完全没有发挥出这个人物应有的精彩。原型故事叫做《穿婚纱的杀人少女》,而电影则拍成了《想结婚的劳改老头》,立意的高下决定了这部电影的成败。

《三大队》的原型故事讲述的是刑侦大队长程兵带领三大队办理一起恶性强奸案,在审讯时导致嫌犯之一死亡,被判入狱8年。出狱后哪怕妻离子散,程兵依然坚持以普通人身份辗转万里追凶,终在四年后将真凶抓获。电影改编时并没有完全依照真实故事的构架,而是围绕程兵追求的核心精神——“对正义的执念”,做了大量原创的内容来衬托这个主题。虽然电影剧情不是很类型化,但却以严肃纪实的现实主义风格备受观众好评,票房也突破了7亿元。

三大队的“好”在于创造了一个超越原文的人物,将生活真实转化成了艺术真实,并且将一个人的故事变成一群人的故事。编剧张冀曾说,只做一个人的故事,对于观众来说会有些沉闷;而且主人公的精神离大众比较远,会让电影失去大众效应。但如果在主人公身边构建一个群像,观众代入那些普通人物,反而会更好地理解程兵。

image.png

无论是队友们一个个地离开,还是师父当年“因公牺牲”的谎言被戳破,这些都没有阻止程兵追凶,反而一步步炼净了这个人物,让他成为了一个正义的化身,代表了每一个人心中坚守的正义。正如豆瓣上有个高赞评论说道:“也许我永远不会成为程兵,但我知道这个社会需要程兵。”

为什么挑中这些故事?

中国非虚构文学和影视的结缘要从2016年说起。当年特稿记者杜强在《时尚先生》上发表了《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首发当天微信公众号上就获得超过3000万阅读量,微博评论达到10万+,成为了一个传播度极高的公共事件。

两个月之后,乐视影业用百万高价买下了这篇非虚构文学的版权,这一事件也被认为是非虚构文学转化为“影视IP”的标志性事件。

这个故事是以“太平洋大逃杀案件”为叙事对象,以亲历者的口吻讲述了鲁荣渔“2682”号渔船在智利附近海域作业期间,以刘贵夺为首的部分船员劫船返航,途中先后杀害16名船员,并致6人失踪的全部犯罪过程。人性的恶在一条公海的船上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些跌宕起伏的情节更揭示了最初被迫打黑工的受害者们,是如何在绝望与恐惧中逐渐沦为杀人不眨眼的恶魔的。

而今年春节档上映的《我们一起摇太阳》也是部分取材自2015年的纪实报道《最功利的婚姻交易,最动情的永恒约定》,讲述了尿毒症患者王宵想要“换肾”活下去,与“想要人帮忙照顾父母”的白血病复发患者于建平签下结婚协议,两人的婚姻起于一场交易,却终于相爱相守。这部电影作为韩延“生命三部曲”的终章,不仅蕴含着对死亡的审视,还有对生命的尊重。他的改编将悲情的题材处理得诙谐幽默,给了观众更为明媚和治愈的力量。

image.png

除了特稿记者撰写的非虚构文学,近年来随着非虚构写作平台如网易•人间the Livings、真实故事计划、天才捕手计划的兴起,也让大量的业余写作者投身到了非虚构文学的领域。

这些业余写作者有警察、律师、医生,甚至还有出狱的劳改犯。非虚构写作的题材也多种多样,很多业余写作者写的都是自己亲历或身边的故事,他们往往能带来不一样的观察视角,无论是大量离奇的罪案细节、边缘群体的艰难处境抑或是特殊的职业经历。这些故事不免带有些《故事会》似的离奇狗血,但也有些饱含戏剧性的现实主义故事,成为了影视作品的灵感之源。而这些非虚构平台的一个重要变现方式,就是向影视公司卖故事版权。

除了电影《朝云暮雨》《三大队》《我们一起摇太阳》之外,待播剧《边水往事》《造城者》《乌贼》《逃出青春里》等均改编自非虚构作品。其中最快上线的当数《边水往事》,预计6月初在CCTV8播出。这是一部由曹保平监制,算执导,郭麒麟、吴镇宇主演的电视剧。

image.png

《边水往事》改编自非虚构新媒体平台“天才捕手计划”2018年在公号连载的“逃离金三角系列”,讲述了沈星星被迫踏上金三角的土地,成了一名给毒贩送假货的卡车司机,在经历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冒险之后,他逃回国内自首协助警方打掉贩毒团伙。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作者沈星星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18日于金三角地区的真实见闻。

这些故事之所以会被挑中,一是题材本身具有猎奇性,无论是警察出狱后千里追凶,还是打工小白误入金三角均属此类;二是拥有常人所难以了解到的真实细节,比如监狱生活、贩毒生活和治病经历;三是其内在蕴含的精神引发了读者的共鸣,无论是对人性之恶的追问,抑或是对生命的渴望、对正义的执念,这些精神不仅契合了普世价值观,更具有反映和批判现实的重要意义。

1+1>2?

总得来说,影视剧改编非虚构文学,其实不一定会产生“1+1>2”的效果。非虚构文学就像一把双刃剑,对影视剧来说既有利,也有弊。

利是在于很多优秀的非虚构故事,天生就拥有复杂的人物形象、符合戏剧结构的故事,还有类型感。而且“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这点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关注,电影为观众搭建了一座桥梁通向“遥远而真实的生活”,能引发观众对当下现实的更多反思。

张冀曾说过,“非虚构文学很适合改编成电影,因为真实的人物事件对观众来说天生就有说服力。他们更希望自己看到的内核是真实的。非虚构文学提供了一些我们生活中忽略的,或者我们以为了解但其实根本不了解的一些群体的真实生活。”

弊在于非虚构文学的改编对编剧的考验很大,如果找不到原型人物获得第一手采访资料,不成熟的编剧很难想象出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人物。而且尽可能地还原真实故事,比创造一个虚构故事更难。难点在于非虚构追求的是“实事求是”,但影视创作需要“虚构的自由”,创作者如何平衡好真实与虚构,决定了观众能否相信这个故事是真实发生的。

比如《朝云暮雨》中“骗婚”的情节就引发了观众的质疑,老秦作为一个两进宫坐牢27年的劳改犯,在牢里什么样的诈骗犯没见过,竟然能被常娟拙劣的骗术蒙骗。即便这个情节来自原型故事,也很难让观众直接买单。所以编剧改编时既不能让故事过于平淡,又不能让故事过于荒诞,前者会减弱故事的类型感,后者会削弱故事的可信性。对于编剧来说,改编才是一道真正的难题。

而且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就是非虚构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往往更难面世。非虚构作品中有些故事涉及到犯罪、暴力、色情等敏感因素,会让电影上映面临种种困难。《太平洋大逃杀》这起案件,被多位导演看中改编,其中有导演翁子光上报的《海祭》,但获批后相关备案却从公示表上消失;还有高群书导演的《太平洋大劫杀》,杀青后上线却遥遥无期;去年准备上映的《远航》更是在定档后遭遇撤档,这些不可抗力也是非虚构文学改编时的痛点之一。

虽然改编会面临难点和挑战,但非虚构文学也如一座藏满了现实素材的宝矿,等待真正优秀的创作者来挖掘其中的魅力,展现给观众真实的千钧之力。


0.079037s
首页
栏目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