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推介 | 你不曾读过的中国版《悲惨世界》

2020-12-07

万众编剧的“请你改编”新上传了两部小说:《上午打瞌睡的女孩》和《一根水做的绳子》,都是鬼子所著。今天向各位推介这两部作品,欢迎各位赏读,也欢迎编剧、影视制作公司改编成舞台剧或影视剧。正如栏目名所说的——“改编”——这两部小说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赏读,其艺术性的魅力还在于作品本身潜藏的可挖掘性。舞台剧、电影、电视剧均可尝试。鬼子曾成功地把莫言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幸福时光》,且由张艺谋看中拍摄上映。相信也会有高手把鬼子的小说搬上舞台和荧幕。

读文先识人:

作者简介

 1607307929325576.jpg

 

鬼子,原名廖润柏,1958年9月生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198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其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创作,自1996年开始。代表作为小说“瓦城三部曲”,亦称“悲悯三部曲”——《被雨淋湿的河》《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瓦城上空的麦田》。《被雨淋湿的河》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7年《小说选刊》年度优秀小说奖、1997年中国十佳小说奖、广西区政府第四届文艺创作铜鼓奖。其中,《上午打瞌睡的女孩》、长篇小说《一根水做的绳子》,均上传在万众编剧“请你改编”栏目;另外,张艺谋导演的《幸福时光》剧本也出自其手,网友同样也可至万众编剧“剧本赏读”栏目阅读。 


平凡故事的不平淡叙写

 鬼子的作品大多关注底层人们的生活境遇,通过小人物的伤痛和无奈,唤起人们对良知、道义和尊严的呵护,以及对宿命的体恤。在接受访谈时,鬼子说道:痛苦与苦难,不是一个概念。尤其是在文学之中。很多叙述“自我”的作品,写的就是痛苦,而不是苦难。在那些作品中,痛苦是个人,是“自我”的。而苦难却是他人的,是民众的。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从主人公寒露,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着一切。寒露的母亲为了家人能够改善一次生活,偷了别人一小块三两多四两不到的而且是被人践踏了很多遍的脏肉,偷肉受辱这一并不是太大的事件,却使这个本就相当贫困的家庭迅速地走向了灾难的深渊。父亲因为母亲蒙羞而弃家出走,在接下来被母亲逼着寻找父亲的日子里,苦难一个接着一个:无法读书,被诱奸怀孕,母亲自杀,导致最后家破人亡。

 《一根水做的绳子》这是一个弥漫着乡土味道的师生之间生死恋的感人爱情故事。阿香十六岁的时候就把身子给了老师李貌,但他们的爱却是痛苦的,女人坚韧执着,男人自私怯懦。阿香认定自己是李貌的人,认为这就是爱情,然而成为李貌妻子的愿望却让阿香等待了一生也未实现。久而久之,阿香变得麻木,她把希望寄托在李貌和另一个女人孩子的身上——小香——一个和她有着同样香味和柔顺头发的女孩。人的命运仿佛又经历着一场轮回。


 圆形人物展现人性百态

  鬼子将大道理留给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们去研究,集中去叙述笔下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小人物遭遇悲剧的宿命,试图反抗,却滑向更黑暗的深渊。现实的窘境,弱者的无力,是这些被抛弃的人们共同的重担。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里不断提及的“瞌睡”让读者对主人公寒露留下了深刻印象。寒露的生活从父亲踏出家门那一刻完全改变。寒露因为母亲的原因每天去烂尾楼等着父亲,不知等的缘由和目的,就是等,一放学就去等着,时常等到半夜,第二天又要赶早读书,睡眼朦胧,日复一日,从未消停。也许能等到,可等不到也等。

 《一根水做的绳子》小说开头第一句“阿香的命从小就苦”——这句话开篇就奠定了女主人公阿香的命运。相较于浮华的爱情故事,这部小说中的纯真爱情经得起岁月的回味,就像鬼子在后记中说的“炒鹅卵石下酒”一样,让人感慨李貌、阿香的坎坷爱情,心疼那惨烈却又多情而倔强的阿香,使人记住了那一头长长、顺顺、香香的头发。

 读鬼子的这些看似荒诞不现实的作品,竟然也会感慨惋惜,寒露、阿香,她们完全不同,但因为同样悲惨的命运,铸就了他们相似的可悲和可贵。像这种能从恶劣生存环境着手,从人性最丑恶深处出发,挖掘出苦难中生命野草般的顽强和人性闪光处的作者,应该很愿意去认真热爱这个世界吧。只是,鬼子笔下的这些荒诞和夸张里面,隐藏了多少真话和真实呀。小人物的一生,不在乎活不活得出精彩,只要能找到个立足之处,亦或是看到自己喜欢的人,就足够了。可有时候,这样的愿望仿佛都是奢望——鬼子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破后公之于众,像剥洋葱一般,一层一层酸透人们的内心,用这样的有力笔触展现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人生。

 

精彩点评摘录共赏

 @豆瓣Miss peninsula:

这是我读鬼子的第一篇,光看题目,容易让人联想到青春,纯爱类的读物。我大概是怀着这样一种心境进入的。鬼子笔下的这个人物如他写文的方式一样。悲悯却不消沉。他的题目《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下衍生的是打瞌睡这件事儿下广袤幽深的生活和人性。浅入深出……主人公寒露本身就像一株植物,沙漠里的植物,那种从浅表上看来孱弱,周遭的恶劣环境也让人为之担心,但正因为此,来自外界的击打与压力是她不得不从更深的土地中索取养分,以使得自身坚韧下去……这是可贵,这也是可悲。

 @豆瓣拾荒Cleo:

瓦城里有家乡罗城的影子,说的话也带着乡音的亲切。社会底层的生活,没有那么多光鲜和亮丽。露骨的现实,或许让很多人不愿意去接受和面对。但社会本身就是形形色色的。坚强的寒露,在黑暗的人生轨道上虽遭接连的重创,但也伴有些许的星光。活着就要有希望,想更好的活着要靠自己。或许接下来的她会找寻到属于自己别样的人生。主人公的视角能留给读者更多的遐想空间。很好的故事,给鬼子点赞。十几年前看了开头,现在才把它看完。把鬼子其他的小说都翻出来挨个看~

 @豆瓣阿瓜:

苦难的叙事从没有与我们的生活脱离,仿佛苦难与生俱来,一直都在。所以我们在“伤痕”里挣扎,在“反思”里来去,但这种苦难又从爱里得到纾解,就像“一根水做的绳子”,虽然有苦但是浸了苦水的绳子拧了之后再拧,反而是一丝涩涩的甜,所以这种诗意表达我认为正是展现了人的柔韧性,人性,爱情可以不停的受到伤害,可是伤害一结束,又在爱里重获新生,只要有爱,这根绳子就会像水一样流动,在这种修复能力下痊愈旧伤,而所谓累感不爱的命题里,多半是少了那点痴性。

 @豆瓣Jimmy:

鬼子的中篇作品——《被雨淋湿的河》、《瓦城上空的麦田》、《上午打瞌睡的女孩》,都曾经让我心酸地流泪过;这一部《一根水做的绳子》让我在阅读的时候不时为人物的命运愤怒、叹息。

 @豆瓣Yan:

爱情是什么?也许阿香和李貌从来都没想过,因为头发,因为一本作业本,他们走到了一起,之后,是茶麸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曾经我觉得李貌很窝囊,没有好好处理阿香和他妻子之间的问题。但最后我又觉得他好勇敢,他殉情那幕真的震撼到我了,他总算兑现了对阿香的承诺,虽然没能在一起,但是他让自己跟阿香葬在一起。爱情其实可以很简单,像他们那样,现代都市人的爱情被很多东西牵绊着,房子、车、金钱,但阿香跟李貌不一样,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支撑着他们,对阿香来说,支撑她的,曾经是李貌的那句要好好地再给她一次,再后来,是婚姻和同葬。


0.078615s
首页
栏目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