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电影节“姗姗而来”提振全球影业信心

2020-07-28

1.jpeg

电影节主会场上海影城,观众佩戴口罩、隔座观看电影。(受访者供图)

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延迟举办的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5日在沪揭幕。

这是一届特别的电影节。“姗姗而来”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仍然面对防疫的压力,因此确立了“不设红毯、不办盛典、不评奖项”的简朴方针。

尽管困难重重,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依然拿出了令影迷眼睛一亮的日程表。

经专业选片人认真遴选,在320多部中外佳片中,世界首映、亚洲首映和中国首映影片超过200部;10多场电影论坛及大师班活动,邀请是枝裕和、奥利维耶·阿萨亚斯、贾樟柯等中外影人亮相“云端”。

“这一切来之不易,我们格外珍惜。”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傅文霞说,当欧洲老牌电影节或“瘦身”或暂停时,上海国际电影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条件下不负众望,希望办好一届兼顾防疫与跨文化交流的国际盛事。

2.jpeg

7月25日,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开幕论坛。(新华社记者任珑摄)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电影节遭遇重创。据《好莱坞报道者》此前预测,由于票房收入的下滑及对制作进度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已对全球电影业带来至少50亿美元的损失。

近年来景气度甚高的中国电影行业也在疫情中被迫按下暂停键。中国国家电影局日前透露,疫情短期内给电影行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巨大,目前估算全年票房损失将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眼下,中国数以亿计的影迷,和停摆长达半年的全球影业一样,正在热切期盼像上海国际电影节启动这样的利好消息。

电影节无疑成为电影市场复苏的“测温计”。出于疫情防控需要,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设立了每场售票不超过30%的“红线”,但开票短短10分钟仍出票超过10万张。

此前,在中国部分影院的复工首日,上海有148家影院开门迎客,排片量超千场,领跑全国。德国《明星》周刊等媒体纷纷表示,中国电影院复工给全球电影业释放积极信号。

消毒、测温、登记个人信息,提供纸巾、口罩和眼镜擦拭纸……在周密的防疫措施之下,为期9天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在集聚全球电影行业信心。

据介绍,今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创新举办“国际影视云市场”,吸引700多家展商,比往年数量增加,其中境外展商占比约50%。华纳兄弟、索尼、派拉蒙、环球影业等好莱坞巨头纷纷在第一时间报名注册。

3.jpeg

电影节露天展映在上海大宁音乐广场揭幕。(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蒂埃里·弗雷莫认为这类办法是“旨在支持国际电影产业并为专业人士提供帮助”的全新方式。

“当观众满怀期待地重归影院,他们最终需要看到的,是更精彩的影片、更好的内容。”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副主任王晔说,除了推动影院复苏,上海国际电影节还将目光聚焦创作。

推动全球影业复苏的关键在于推动电影创作。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亚洲新人奖单元近日公布了官方入选影片名单,为坚持电影创作的亚洲各国青年电影人“雪中送炭”。

中国青年导演李霄峰的新作《风平浪静》今年入选金爵奖官方片单。对于这位“70后”导演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肯定。

“每朵乌云都镶着银边。上海国际电影节正是如此,它包容创新、鼓励创新,鼓励了身处困境中的电影人不抛弃、不放弃。”他说。

由腾讯集团旗下腾讯影业和上海电影集团等联合出品的跨年度大片《1921》,本月初就在上海率先宣布开机拍摄。它会聚了中国顶尖的创作和演员阵容,无疑是中国影业复苏的一抹亮色。

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认为,眼下电影人需要加倍努力,用“丰富生活、温暖人心”的好电影来疗愈世界。

“这场疫情给全球影业带来了打击,却也使人们更加坚信——电影不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但它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他说。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0.103307s
首页
栏目
个人中心